寧夏夜市的演變與圓環息息相關,因此要了解寧夏夜市,就不能不認識圓環!提到台北的小吃,沒有人不會想到圓環。圓環在台灣小吃史上,不但有開創性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是台北小吃、台灣小吃的代名詞。

 

           圓環的歷史             圓環的改變       

&圓環的歷史 

    曾經盛極一時的圓環,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漸漸趨於沒落。民國八十三年二月的一場火災加上市政府拆遷圓環的傳聞不斷,使得圓環的客人,快速流失。近百年的圓環,曾經有過光輝燦爛的歲月,往後又將何去何從?

   

    圓環的地理位置,在今南京西路、重慶北路、天水路及寧夏路的交叉中心。民國前三年(1908)時,正在流行洋化的日本人便依照「市區改正」計劃,在那塊空地上畫了個大圈圈,沿著圈緣栽種著七里香,中央種上了榕樹,並有草埔和椅子可以休息,形成了供大人們聊天、納涼;孩子們玩耍、遊戲的「圓公園」。「圓公園」擁有輻射式的道路,且是「偏心」(圓環的軸心並非在中央)的圓環,形式很美,且禁止設攤。

    隨著大稻埕地區的發展,帶動了當時建成區的繁榮,在圓環附近的居民也逐漸多了起來。人潮一多,精明的小販們便想到這個未開發的市場大顯身手。民國十年,攤販們越聚越多,因此帶動了消費人潮的激增。於是與日方達成協議,允許夜間設夜市,營業時間從下午五點至午夜結束。

    二次大戰的期間,盟軍轟炸台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圓環夜市活動且夜間不准點燈,使得圓環的生意大受打擊。1943日本當局下令配合戰時所需,將整個圓環的土地給翻了起來,中央挖個大蓄水池,用以防空救火,四周修築一圈圈的防空壕,以利民眾躲避空襲。圓環夜市被關閉,公園遭到拆除的命運,攤販轉移陣地到日新町的江山樓中庭,此庭形狀矩方,被稱為「角公園」,但仍沿用圓公園的舊名。

        台灣光復後,將防空蓄水池填平,防空壕也被打掉,攤販又開始集中在此做生意了,他們除了販賣小吃,並兼賣日據時代留下的物品、古玩、雜貨等,性質與以往大不相同。營業的時間從原本的夜間營業,變成日夜營業,可見當時經濟活動的熱絡。在台灣光復初期,政府百廢待興,管不到之處比比皆是,圓環即在無人管理的況下,開始有業者搭起木屋,圓環附近的建築一幢接一幢蓋,攤販活動的範圍與其並進,迅速蔓延,擴張到現在的寧夏路與重慶北路一帶,圓環的盛況自此而起。

    1954年,小販們更自行募款規劃,把馬路鋪上柏油,區分個人的攤位,甚至建議在重慶北路上加透明玻璃罩,宛如商店街的型態。此番整頓使得圓環、南京西路、保安街、歸綏街等形成一個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圓環商圈」。盛極一時,與龍山寺齊名,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之說。

    民國四十年到六十年間,中山北路可說是台北市夜生活的核心,眾多尋歡作樂的人口,在深夜生色場所打烊後,往往轉向鄰近的圓環吃消夜,使午夜的圓環車水馬龍非常熱鬧。民國六十年前後是圓環的黃金時代,從早上十一點開張後到凌晨三點才打烊,因為高朋滿座所以無法應付過多食客的狀況下,人潮開始轉往重慶北路與寧夏路延伸。

    民國六十二年台北市政府為了解決圓環地區的交通問題,於是將重慶北路打通,圓環成為車海中的孤島,從此開始沒落。而華西街夜市與新興的士林夜市吸收圓環夜市的部分人口。七十年代後,繁榮重心逐漸往東區遷移,使得圓環夜市受到影響,生意大不如從前。

    民國八十二年二月的一場火災,使得圓環四分之三的店面受到波及,這些店面都處於歇業狀態,僅剩西北面的四分之一左右店家繼續經營。隨著社會的變遷,政府對圓環的未來沒有具體且長久的計畫,因此令業者十分困擾,<交通>更是圓環急於改善的問題,尤其欠缺停車場所,無法吸引更多的顧客光顧,進而消費意願便不高,因而圓環漸漸式微!   

往上

&圓環的改變

    建成圓環為台北城發展過程中具有歷史記憶及獨特地點之地方。歷經民國八十二年及八十八年二度火災後,部分建築已傾圮,為保存圓環記憶、圓環傳統小吃之文化,結合大同區發展計畫活絡地區再發展,該圓環用地業於八十九年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修正通過為圓環專用區,並興建建成圓環美食館闢建為圓環專用區,以保存圓環的特殊意義。

圓環位置面積 圓環位於南京西路、重慶北路 、寧夏路及天水路等六條道路交岔路口,面積為一七二平方公尺。

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美食館頂樓闢有綠化,種植花卉植物,兼具觀賞及教育目的。

都市計畫現況 建成圓環都市計畫分區為公園用地,附近地區為第三種商業區,未來將變更為圓環專用區。
土地權屬 原係未登記地,於民國八十四年登記為國有土地,管理單位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目前則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辦理撥用。
計畫目標與再發展構想 保存圓環歷史記憶,兼具休憩及發揚傳統美食文化的機能,規劃開發為圓環專用區。

結合周邊地區發展,利用圓環南側道路用地規劃為廣場,連結圓環與南側街廓,提供市民及附近居民便利步行空間。

考量周邊交通動線順暢性,將公園基地向南移動,使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形成「十字路型」,避免行車動線過於複雜。

興建美食館,提供民眾品嚐美食空間,塑造成大同區新地標。

圓環北側街廓之警察局外事服務站規劃為「美食文化館」,以人行動線串連寧夏路夜市、台北車站等活動聚點,提昇地區文化氣息應活絡大同區整體再發

建成圓環拆除階段 90年3月29日上午10時
建成圓環改建階段 建成圓環簡易公園:90年3月施工、90年4月完工

91年1月23日市長主持開工典禮,預計11月主體工程完工,12月正式啟用。

改建後之建成圓環美食館有二十攤選擇繼續營業,除六攤選擇個別經營外,另十四位攤商已共同組織公司,公司名稱為「建成圓環美食館有限公司」,採聯合經營方式。有關該美食館經營種類一樓包含:義式料理、泰式料理、滷味、滷肉飯、肉羹、鐵板燒、蚵仔煎、麻油雞、潤餅、肉粽、花枝羹、炒米粉及和風洋食等;二樓則有紅燒麵、日式拉麵、韓國烤肉飯、天婦羅、日式速食料理及鐵板燒等。


 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