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同區蓬萊國民小學優質學校專屬網站
摘  要基本現況優質目標具體作法優質成果全文下載
 

 

基本現況

 

一、設校歷史

 

 (一)「太平公、蓬萊媽」:蓬萊國小創立於1911年(民國前1年),日據時代稱為「大稻埕女子公學校」,為臺北市第一所女子公學校,與專收男生的「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 共享「太平公、蓬萊媽」之美稱。

 

 (二) 女子教育的搖籃(創校~民國44年):著重女子教育,實施禮儀、家政、音樂、舞蹈、插花等課程,讓蓬萊學生成為當時臺灣優雅、賢淑的代名詞。體育方面亦有突出表現,榮獲臺北市國小乒乓球三年連勝冠軍杯永久保存殊榮。

  

(三) 允文允武高峰期(民國45年至70年):民國45年開始兼收男生,學校自此攀升五育均衡發展的巔峰,屢次榮獲臺北市科展特優、臺灣區音樂比賽合唱第一名、臺灣區民族舞蹈比賽第一名。運動方面,手球隊、桌球隊、躲避球隊稱霸北市,並與日本小學進行友好互訪交流活動。

 

 (四) 校舍徵收轉變期(民71~90年):因應市府都市計畫,學校預定地分期陸續徵收,民國85年完成違建拆除工作。校內紅磚教室拆除,崇信、崇望樓陸續興建完成。拔河隊稱霸臺北市,並取得全國第二佳績。

 

 (五) 資訊科技再造期(民92~100年):為使古老蓬萊與現代接軌,此階段致力成為臺北市教學重點學校。除現為臺北市資訊教育重點學校,承辦多項資訊實驗方案;本校亦為臺北市英語學習情境中心設置學校,對學生外語學習提供更大助益。藉著啟用的教學大樓及公共藝術校園,及與三級古蹟陳德星堂共存等特色,蓬萊已成為地區的科技與人文新地標,也期待嶄新蓬萊創造地區的共同未來。

 

 (六) 科技人文迸發期(民100~迄今):整合資訊硬體的普遍性和網路無遠弗屆的便利性,教師透過創新教學模式的精進,推動蓬萊國小與世界接軌、放眼未來的動力。

 

二、社區環境

 

 (一) 人文薈萃.古蹟學園:本校位於臺北市發展極早的大同區,緊鄰市定三級古蹟「陳德星堂」,並銜接大稻埕、大龍峒文風鼎盛之地,文化資源豐富。

 

 (二) 交通便利.多元教學:學校交通便利,除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方便使用,因靠近大稻埕碼頭,亦可搭乘船隻體驗藍色公路,故校外教學活動辦理相當頻繁,讓學生學習不只「讀萬卷書」,更能「行萬里路」。

 

 (三) 校際互助.資源共享:鄰近之中小學皆具歷史悠久、小班小校之特色,加上學校距離近,互動頻繁,學校資源可以相互支援,如辦理英語情境課程體驗、校際體育競賽、群組及行政人員研習等,形成良好互動。

 

 (四) 家長正向.師生親密:蓬萊家長對老師及學校之態度相當尊敬與信任,家長會及志工隊運作良好,且與學校互動佳;教師教學認真,對學生照顧十分用心,也多參與實驗方案與進修,精進教學與自我專業之提升。為使學童於課後能有正當活動及照顧,學校辦理課後輔導、攜手激勵班、英語實驗方案及課外社團等,除讓家長得以安心工作打拼,也讓學童能在安全環境、優良師資下學習。

 

三、學校規模

 

 (一) 班級數:國小普通班24班,特殊集中班3班,資源班1班;幼兒園普通班3班,特幼班1班。

 

 (二) 學生數:國小部男378人,女338人,共716人;幼兒園男50人,女41人,共91人;全校合計共807位學生。

 

 (三)人員編制:教師編制人數(含校長)69人,職工13人,共82人。